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本院新闻

安徽高院工作报告中的“芜湖元素”

日期:2023-01-16    阅读次数: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2023年1月14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田云鹏在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报告中点到的芜湖法院工作亮点,一起来看看吧~


 

设立芜湖自贸试验区法庭

 

2022年6月28日,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设立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庭,负责审理涉自贸区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及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积极筹备设立自贸区人民法庭,目前已组建专业审判团队开展法庭建设运行及案件审理工作。

芜湖中院出台《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从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审判职能、加强协同管控、锻造过硬队伍四个方面列出21项举措,着力为自贸区构建国家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设立自贸区法庭是芜湖法院创优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芜湖法院将全面梳理自贸区芜湖片区客观条件、承载功能和企业实际司法需求,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努力将自贸区法庭打造成“为企解纠纷、为民办实事”的综合诉讼服务平台、“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法企党建共建平台、“法智助企、企智促法、共同提升”的法商研讨交流平台,为全方位建成高水平自贸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贡献司法智慧和司法力量。



芜湖法院“金融审判+区块链存证核验”,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

 

为破解金融案件数量大幅增加,传统审判模式应对难;多家法院参与办案,裁判尺度统一难;合同约定不规范,诉讼文书送达难;查人找物周期长,审执效率提升难等金融审判“四难”问题,芜湖中院按照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有利于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四个有利于”原则,于2019年成立全省首家金融巡回法庭,创设管理集约化、审判专业化、审理信息化、要素标准化、类案流程化的“互联网+金融审判”工作模式。




自运行以来,芜湖金融巡回法庭共审结金融案件42892件,结案标的额34亿元。一审服判息诉率99.7%,法官年人均结案数1340件,约是全市法院人均结案数4倍。最高人民法院专委刘贵祥在《最高人民法院简报》刊载的《安徽省芜湖市中院探索创新金融审判机制》一文上对芜湖法院金融审判机制予以批示肯定。

迭代升级“互联网+金融审判”2.0版,创设“区块链+诉源治理”机制,推行区块链技术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前置司法证据固定措施,嵌入区块链存证平台。目前区块链平台共上链电子合同87.3万份,为价值近700亿元电子合同提供“证据保险”,存证后的电子贷款合同逾期率与非电子合同相比下降50%,破解电子证据核验难题,提高社会契约执行效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诉源治理。金融巡回法庭的“金融类案智能审判+区块链存证核验系统”入选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