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媒体聚焦

以法治软实力提升试验区经济硬指标——刊登于安徽法制报2023年9月12日第四版

日期:2023-09-12    阅读次数: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本报讯(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叶起胜)近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新闻发布会上披露,芜湖片区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384.8亿元,同比增长49.2%;新增企业数1792家,同比增长42%;片区所在区GDP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在全省考核综合排名第一。

芜湖片区交出亮眼成绩单,和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三年来,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着力机制创新、提升服务精准度、推进纠纷多元化解,出台一揽子更优、更实举措,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20年11月2日发布的《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从牢固树立与自贸区建设相适应司法理念、全面加强涉自贸区案件审判工作、协同管控防范应对各类风险、聚力打造专业化审判队伍等4个方面提出了21项举措。《意见》的出台,为自贸区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擘画了法治蓝图。

根据《意见》指导,法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共建解纷“枢纽站”化解矛盾纠纷。其中,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音视频调解室等解纷“终端”与诉讼“前端”无缝对接,提供在线咨询、调解、确认、速裁等“一揽子”服务。在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中,针对程序复杂、涉外送达、管辖权的确定、准据法的适用等具有特殊情况的案件,指定专门的合议庭负责,同时合理简化境外证据形式要求要件,对于境外形成的证据,如双方当事人对证据的真实性不持异议,则无需再办理公证、认证手续,法院经审查后可直接确定是否采信该证据,有效节约诉讼成本。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关键。近年来,芜湖市经开区人民法院先行先试,为自贸区企业创新发展安上“防盗窗”。该院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官办公室”,零距离回应企业司法需求,接受企业咨询、提供司法建议近300次;率先探索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率先搭建“法院+政协”合作模式,全程参与市政协知识产权保护委员工作室建设,协助起草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协提案;率先制定法定赔偿裁判指引,确保同案同判,共有18件案件入选全省10大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件,1件案件入选全国50大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件。

今年3月,经开区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庭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芜湖法院司法助力自贸区建设又迈出关键一步。芜湖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明树在发言中强调,自贸区法庭要聚焦中心大局,坚持守正创新,精心打造具有芜湖特色的自贸区法庭品牌,为全方位建成高水平自贸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据悉,法庭成立以来,在发挥调解能动性、缩短案件流转期限、延伸司法职能等方面重点发力,共到自贸区企业调研3次,多次接待企业法律咨询,并赠送法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