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院新闻 > 媒体聚焦

安徽芜湖法院“让正义提速 为百姓解忧” 安徽法院第二批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之二——刊发于民主与法制网

日期:2021-10-12    作者:安若梦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阅读次数: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一站式”为民,集约集成服务,在线融合集聚,多元化解功能……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让司法为民看得见、用得着、有效果。芜湖市法院结案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各市第一位,一站式建设质效指标位居全国法院前列。

“一次就好 就地解决”

“这办事效率太低了,我都等了好久了!”

“办事程序这么多,我搞不清楚啊!有谁来给支支招吗?”

……

以前,部分群众到法院去办事儿时,总会发出一些“小牢骚”。

该如何从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出发,优化内外资源、提高办事效率?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统筹谋划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设目标任务,推行“一次办结”机制,公布诉讼指引、立案材料清单,建立健全多元调解、在线诉讼、跨域立案等工作规范15份,构建“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四位一体的便民立案新格局,充分释放出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1+1>2”的体系化效应。

今年5月27日,南陵县人民法院为一名本地当事人成功办理了到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人民法院的跨域立案,从提交到受理,耗时不到7分钟,只是泡个泡面的工夫,就解决了当事人的立案问题。

芜湖两级法院均建立了诉讼服务大厅,真正实现老百姓“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就能基本解决来法院的所有问题。为了强化诉讼服务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该市法院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诉讼服务事项,“打包、归口”诉讼服务中心集约化办理,积极引入邮政、银行等社会化服务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功能由原先仅提供立案服务的“挂号室”,升级为综合性解纷的“门诊室”。

芜湖市法院突出在线融合集聚效应,坚持线上线下交融共享,依托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在线平台,把诉讼服务的多元主体、多元方式、多元途径、多元程序汇聚起来,落实一网通办,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天候在线诉讼服务“不打烊”。

去年10月21日,芜湖两级法院第一次开展“邻里法官 解纷芜优”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11期。一年来,芜湖法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大服务、大接访、大走访,采取上门调查走访、上门司法救助、上门调解等举措,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一个女同志,在社区服务点附近徘徊。我们发现后,主动去询问。她叫我们走到角落,才开始询问自己离婚所涉及的孩子抚养、财产分配等问题。解疑过程中,天气突变,下起了雨,其他同事赶紧收拾摊点换地方,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帮女同志把问题讲透讲实。”芜湖中院速裁团队负责人李贺说,他认为,要让老百姓对法官的回答产生信任,不要他们有“是不是可以”“到底行不行”的疑问,走出法庭、走出单位、走进群众,每解决一个老百姓的问题,能让他们有巨大的成就感。

目前,芜湖市法院专项活动累计服务群众33591人次,其中矛盾化解398人次、以案释法4421 人次、判后答疑195人次、信访办理16 人次、法治宣传16918 人次、司法服务11643人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立体解纷 多点触控”

来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调解室,特邀调解员陈洪亮正在处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

2010年10月15日晚上,在芜湖市经开区某路口,驾驶员吴某驾驶正三轮载客摩托车与薛某驾驶的两轮电瓶车相撞,当场造成薛某受伤并送进医院重监室抢救,此后,伤者两次住院,并做了颅脑修补术。其间,肇事双方就赔偿费用问题多次协商未果。2021年8月下旬,决定起诉至经开区法院。

“伤者伤残等级八级,医疗费用花去近二十万。肇事者吴某年龄近60岁,平常打点零工,工资微薄,摩托车只保了交强险,无房无车,根本难以赔偿巨额费用。如果走法院审判程序,肇事者没有执行能力,伤者只能得到部分赔偿,远远补偿不了伤者所需要的费用。”为此,陈洪亮运用自身长期在基层处理交通事故的经验,多次组织双方调解。

他告诉记者,除去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在伤者治疗康复过程中陆续赔偿的费用,还剩余197345元仍需肇事者承担。调解过程中,陈洪亮经常通过电话、微信做双方家属工作,考虑到肇事者实际赔偿能力,请求伤者在赔偿款上做出适当让步,让肇事者子女尽量筹集费用。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肇事者子女一次性将165000元赔偿款赔偿给伤者。

陈洪亮说:“调解的成功,既减轻了法院案多人少审判案子的压力,又缓解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伤者得了应有赔偿,双方都比较满意!”

这是芜湖经开区法院推动诉源治理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芜湖全市法院坚持“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引入社会调解力量、拓宽调解平台,前移司法职能,强化诉调对接,助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芜湖市法院构建“1+2+N”立体解纷网,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线上链接“解纷芜优”在线调解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下对接医疗、物业等领域调解组织。芜湖市法院常态化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在诉讼服务中心引入两代表一委员、律师等参与调解,提供在线咨询、音视频调解等“一揽子”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芜湖弋江区法院灵活运用微信、电话、“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等媒介,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及时和当事人沟通,积极探索线上调解方式,成功化解辖区内多起纠纷。

针对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0家、就业人口多、劳动争议多等区域特点,芜湖经开区法院主动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接,建立劳动争议类案件诉调对接平台;针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芜湖弋江区法院和乐帮物业纠纷调处中心对接……实现调解与诉讼、线上调与线下调、诉前调与诉中调无缝对接。

谈到矛盾调解的效率时,经开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继贞说:“一有情况,咱们就去解决,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当日调处、调解协议当日达成、司法确认当日完成。”

线上线下,多点触控,芜湖法院的多元化解纠纷的联动机制,为老百姓提供了“菜单式”的解纷服务。今年来,芜湖法院妥善化解纠纷12080 件,诉前调解20567件,成功率53%,减轻群众诉讼负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金融审判 破解四难”

9月27日上午,跨越安徽芜湖与广东深圳、距离1200多公里的金融审判,刚刚结束。

2019年10月,被告温某向原告芜湖某金融机构分期贷款,购买汽车。温某在还了八期贷款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资金周转困难,剩下贷款未按时偿还,于是出现逾期违约行为。由于被告在广东深圳,距离远,芜湖金融巡回法庭进行了一场远程在线庭审,当事人双方“足不出户”,参与庭审,全程无纸化,各节点信息实时生成,真实客观反映办案动态。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芜湖市是安徽经济总量第二的城市,辖区内金融机构数量多,金融中心集聚了23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纠纷不断增多。

此前,在人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逐案立案、逐案送达等传统审判模式,难以适应案件快速增长类案审判需求。其次,多家法院管辖金融类案例,有时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此外,金融借款合同当事人遍布全国各地,送达诉讼文书退件比例居高不下,送达困难。因“送达难”引发公告送达多,既增加当事人诉讼成本,又拉长办案周期。

为破解“四难”,芜湖金融巡回法庭成立。该法庭是安徽省首家金融巡回法庭,实行专业法官专门审判,芜湖市9家基层法院各选派1名金融审判骨干法官专门负责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创新运用全省唯一的“互联网+金融审判”的工作模式。目前,该法庭互联网审判方式已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有西藏、青海、台湾3个地区没有覆盖到。

据了解,新冠疫情之前,该法庭是芜湖互联网庭审的一个“试验田”。新冠疫情期间,该法庭的工作节奏没有受到影响,都是通过线上立案、庭审、电子送达等一气呵成。

“根据受理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事实相对具体、法律关系较为单一的特征,将信息技术嵌入立案、审理融类案智审平台,实现起诉、立案、庭审、判决全流程线上智能化处理。”芜湖中院研究室主任肖珍告诉记者,诉讼双方当事人“一次都不跑”即可完成诉讼,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钱、省心,切实解决异地诉讼难的问题等全过程。

为前移诉讼服务,芜湖金融巡回法庭推广“区块链”技术,引导金融机构前置司法证据固定措施,确定“天平链”和“中钞链”两条区块链存证平台。

“一方面,提高社会契约执行效率,破解电子证据核验难题,提升诉讼效率。另一方面,明确规范金融纠纷案件格式、证据等要素,倒逼金融机构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肖珍介绍说,目前,区块链平台共上链电子合同266139份,标的额214.79亿元,存证872248条,为214.79亿元上链电子合同提供“证据保险”。

截至今年9月26日,芜湖金融巡回法庭共受理金融案件27006件,结案25760件,结案标的额25.7亿余元。一审服判息诉率99.7%,是全市法院人均结案数4倍。

“两级账户 高效送达”

“这么热的天,拿不到钱着急上火,法院帮我把钱追了回来,执行干警真的不容易!”拿到案款的当事人,不仅对芜湖法院执行工作高度肯定,而且对执行干警的辛苦付出表示钦佩。6月22日,芜湖两级法院向近期执结的25起案件申请执行人发放执行案款六百多万元。

当事人及时拿到案款和退费,必然会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为了提高案款发放、诉讼费退费效率,芜湖经开区法院与徽商银行共同设计了由基本账户和“子账户”组成的两级账户管理系统,实现了费款管理全流程线上办理、到账情况实时在线查询。审执和财务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实现发起、审批、支付等全流程操作。两级银行账户体系的应用,提高了法院费款管理效率,简化了审执人员的业务办理流程,这是经开区法院在审判执行与信息化融合道路上的新尝试。

2021年1月至9月,芜湖经开区法院通过该系统完成诉讼费退费929 笔,涉及金额615.82 万元。

“有的当事人无法提供送达地址,或送达地址不准确;有的当事人居住地路途远,路况不好,车辆无法进入;有的留置送达难走,异地送达时无法联系基层组织……”这是芜湖法院曾经在送达文书方面遇到的困难,不仅耽误了当事人合法利益的及时实现,还严重影响法院执行案件的正常进行,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

芜湖法院采取多项措施,提高送达工作的完成率、有效性和合法化。经开区法院率先使用全国统一送达平台,全面普及电子文书送达,使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收到法院发送的诉讼文书。2021年至今,累计送达14171次,使用送达平台送达文书,邮政集约送达率实现100%全覆盖。自从统一送达平台开通以来,送达周期缩短了5天。

经开区法院还积极推行将电子扫描、排期送达等审判辅助事务外包,着力打造诉讼服务新格局,以全方位、多层次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实现审判辅助事务一站式统揽。同时,芜湖市法院还组建专业化团队,使保全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快速化。2021年以来,该院共受理保全案件450件,保全实施率100%。